保温杯是我们日常使用较多的物品,因其与口腔长期亲密接触,其安全性备受关注。然而市场上保温杯品牌众多,消费者在选购时很难甄别优劣。
为了解保温杯的质量安全情况,中国消费者委员会委托品质消费研究院开展多款保温杯质量检测试验,工作人员分别在商场、超市及网购平台购买了50多款保温杯样品,价格从49元到329元不等。那么,这次的测评结果又将是怎样的呢?

本期从5大方面逐一进行保温杯测评:
【1】材质安全性
【2】温度性能对比(隔热、保热、保冷)
【3】密封性能检测
【4】抗摔性能检测
【5】真人使用的体验
【郑重声明】本次评测的所有检测仪器、产品以及评测报告均由品质消费研究院提供赞助,无任何品牌、商家合作,致力于客观、中立地为消费者做最权威的评测专栏。
OK~本期测评正式开始!
NO.1
材质安全性
保温杯材质的安全性是我们首要关注的,所以我们将该部分放在首位检测,从材质选材、加工工艺、是否易产生有害物质等方面进行深入测评。
一、测试项目与依据:
本次比较试验共测试2项指标,包括不锈钢材料化学成分和重金属(砷、镉、铅、铬、镍)迁移量。测试项目及依据详见下表:

二、不锈钢材质鉴定测试:(光谱仪测试)
我们找来专业师傅切开保温杯,随后借来了价值10万元的光谱扫描仪——一天的使用权。对着杯子的内壁,外壁,部分金属杯盖展开扫描。各家保温杯的成分也就一目了然。

检测到这里,我们已经发现:某商场买回来的保温杯,内胆上标识了 316 的钢印,结果检测出来是 304 不锈钢材质,外壳均使用了高锰钢。这类不符合宣传的我们直接淘汰。

三、银内胆:
在样品中有一款宣称“999纯银内胆”材质,通过我们检测后发现,此款并非纯银,而是“镀银工艺”,如果这种镀银技术不够专业的话,喝水时可能会导致杂质溶解或脱落于水中,引发重金属中毒的风险,不符合工艺要求的我们也淘汰。

真正纯银的杯是采用拉伸机一体打造而成,内胆是分体镶嵌在里面的,而镀银的在杯口上不会进行延伸处理。

四、重金属迁移量检测:
不锈钢材质就一定靠谱了吗?衡量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的指标是迁移量,而304跟316都同样有重金属迁移量超标而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可能,按照GB/T 29606-2013《不锈钢真空保温杯》(以下简称《标准》)要求。因此我们将保温杯样品送进化验室进行实验检测。

随后,实验人员将保温杯内配比好的醋酸溶液倒入定量瓶。
结果,其中有12款保温杯检测结果显示:锰元素最高超标34倍!
迁移出的不挥发性物质越多,则说明使用危险系数就越高。之后,实验人员在这几款保温杯中加入了5%的盐酸溶液进行检测。
只有商场低价购买的多款保温杯中,均检测出了重金属超标。长期使用,对身体会造成危害,具有安全隐患。
结合以上2项检测,我们淘汰了虚标的、不合格的多款保温杯,最终留下符合国家标准的限制要求的9款保温杯,分别是:膳魔师、富光、小米、虎牌、物生物、HOEK、象印、哈尔斯和乐扣乐扣的进行下一轮测试。
最终评测选品




评测产品称重




因为容量不同,单纯称重不公正,所以横向对比的是重量和容量的比。
NO.2
温度性能对比
一、温度测试项目:(保热、隔热、保冷)
根据国标GB/T 29606-2013《不锈钢真空杯》进行测评。

*图源:《不锈钢真空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9606-2013》
【保热测试】实验方法:
产品敞口在规定环境温度20℃±5℃下,放置30分钟以上,装入沸水(100℃)至密封盖(塞)下端。在产品内水温实测温度达到95℃±1℃时,立即旋紧密封。在同样环境条件下,经过6或12或24小时后,测定产品内水温。










【隔热测试】实验方法:
注入温度为95℃±1℃的水,立即密封,测量杯盖和杯身即时温度。

【-20℃保热测试】:
考虑到北方冬季的严寒气候,我们测试了保温杯在-20℃ 环境下,6 小时后的保温效果。




零下20度极寒状态下,保温杯的温度差变化较为明显:其中HOEK、象印和哈尔斯的表现较好,6 小时降温基本可以维持在 35℃ 以上。
【保冷测试】实验方法:
放入重量为60g±1g的冰块,立即密封,竖直放置6h后倒掉已经融化的水,称剩余冰块重量并计算重量差,6h差值大于本组平均值则淘汰(差值越大则表示保冷性能越差)。

结合三轮保温性能测试,并对9位选手的表现分别打分。

根据国标对于不锈钢真空杯温保效能的容量、口径相关标准,以上9款保温杯的保温效能均符合国标。保温效能和保冷效能测评中,HOEK、象印和哈尔斯的保温效能排名第一,虎牌和乐扣乐扣的保温效能垫底,二者的保温效能相差了11℃。
NO.3
密封性能测试
除了保温性,保温杯如果漏水绝对是致命硬伤。我选择的测试方法是参考国标《不锈钢真空杯》GB/T-29606-2013,在产品内装入50%容量的90℃以上热水,经密封后,口部向下,以1次/s的频率、50cm的幅度上下挥动10次,检查有无漏水。
【密封测试小结】
9款保温杯无明显漏水现象,但是结果只有3号小米有轻微泄露,经分析可能是样品顶盖内硅胶口缝隙较大导致的,其他款保温杯中栓内几乎看不见任何渗透。
NO.4
抗摔性能测试

将所有的保温杯装满热水,放在一米二的桌沿上,按照同样方式跌落三次后:
膳魔师、小米、虎牌、象印、HOEK以及定制保温杯外观未出现明显损伤,其余保温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磕碰:其中富光和物生物的温度显示屏直接摔碎,无法显示温度。
那这些跌落损伤会损害它们的保温性能吗?
我们又花了一周时间,重复前面的保温试验,结论是:质量过硬的保温性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这也因为保温杯主要靠的是内外层中间的真空层来隔热,像HOEK的保温杯也会在内胆外层有多层镀铜工艺来防止热量散失,我们日常一米多的高度跌落还不足以破坏他们的真空层。那保温性能自然也不至于受到伤害。

既然常规的跌落没法破坏保温杯,那我们就进行一次真暴力测试!摔到坏为止!装上热水后,我将9款保温杯悉数从3米的高度跌落,只要还能用,跌落就一直持续,看看它们究竟能抗住几次。

摔到第7次,哈尔斯保温杯就因为杯盖破裂,无法使用了;跟着是第13次报废的膳魔师、小米和物生物;而最坚强的一款,HOEK是摔到第38次才最终无法使用。


NO.5
真人使用体验
挑选保温杯时除了要看保温性能等硬实力,还要看设计符不符合使用习惯和使用场景,要不然花大价钱买回来的保温杯也容易放家里积灰。所以,我们对保温杯样品进行真人实测。
保温杯的使用体验主要包括外观、口感、手感体验和易清洗4个方面。
我们找来了10位测试员进行了两两对比的体感测试,其中不乏保温杯重度用户,让他们按照下表的维度对保温杯的各个方面进行打分,同时给出推荐指数。






【小结】:
综合测试的各种维度的数据情况和使用体验已经可以进行保温杯选择标准,哈尔斯虽然保温性能不错,但抗摔能力较差,但更遗憾的就是它的颜值,多人都嫌它太老气。膳魔师、虎牌、象印一些大牌价格贵,不同的代工产地质量也有差异,需要消费者自行鉴别。如果你既在意产品外观,同时又看重它的性价比,那推荐前面测试中6号选手HOEK保温杯,在这次对比测评中综合表现最优秀的,处在第一梯队,做工还非常皮实。旋盖式的设计还很方便清洗,重量上也做到了很好的平衡,经常拿在手上也不会有太大负担。
参考资料来源:
[1] 高维亚,张玲.ICP-AES测定不锈钢保温杯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迁移量[J].天津化工, 2023.
[2] 高维亚马士钰蔡志飞.不锈钢保温杯硅橡胶密封圈的检测与评价[J].食品安全导刊, 2022(29):48-50.
[3]郭建刚, &李光华. 双层不锈钢保温杯结构. CN, CN 201806401 U.
[4] 刘洋,廖平.基于STM32的保温杯保温性能检测系统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 2022, 44(1):91-95.
[5] 张林洪. "双层不锈钢保温抗摔盖及保温杯.", CN204032955U. 2014.
[6] 佚名.保温杯的选购和使用技巧[J].安全与健康, 016(5):1.DOI:CNKI:SUN:LDAQ.0.2016-05-024.
编辑:何明欧(主编)肖方杰
摄影:丁曹魏
采编:方渊昊
实验员:范德明
核对复查:黄智森 黎莉娴
结语: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合适的保温杯。致力于用最「硬核」的态度,做最「有料」的评测,我们下期见。
编辑于 2024年10月28日 14:10
HOEK品牌店(淘宝)
HOEK官方旗舰店(京东)
HOEK官方旗舰店(拼多多)